在綠葉牆前女子望向天微笑

40歲的你,離「財務自由」還有多遠?

由國外開始流行的「財務自由,提早退休 (FIRE)」運動近年在不少年輕一代盛行,一個個KOL分享如何在30歲出頭達致財務自由的心得,讓人眼花繚亂、羡慕不已,尤其對於已經在職場打滾十幾二十年、背負重任的中流砥柱們。

對於邁入不惑之年的投資者而言,如果還未有完整的退休理財計劃,可能需要用更多時間思考應如何策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。首先要考慮一個最核心的問題——我們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?「財務自由」到底有多貴?

退休這筆數點

相信大家多半估算過自己的每月以至每年度生活開支,但是否嘗試過計算自己的退休後生活開支——估算一下到底需要擁有多少財富或收入,才能讓我們安枕無憂地退休?雖然計算邏輯大致相同,但後者實際操作起來卻複雜得多。這是因為退休後收入可能變得不穩定,我們也容易低估自己的退休後的實際開銷,亦可能面臨一些意想不到的大額支出,例如突發疾病等意外情況。另外,如果想更早退休, 比如在50歲前退休,我們就需要為更長的退休生活階段準備更多的財富,不要忘記相對60歲甚至更晚退休,退休金亦會相應較少。

根據上述問題梳理自己的退休開支後,我們可以將自己/家庭的預計開支逐項列出並進行分類,然後預算每種類型要花費多少。這將説明我們確定退休後每月需要多少收入,才能滿足每月平均開支,以及所需「應急錢」。

常見的三大退休開支分類

必要支出

指不管退休與否,為了維繫日常生活,包括日常飲食、居住、交通、醫療保健等所需的開支。

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1 ,2020年香港住戶每月平均開支約3萬港元, 其中必需開支約2萬元。這意味著在未考慮通脹的前提下,也要確保退休收入足以維持此基本生活開銷。當然,下列平均支出水平可能與很多人的實際情況並不符合,尤其在香港房屋相關開支差距很大,而且醫療保健支出也很可能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增加,我們可參考相關比例來估算自己的實際開銷。

類別 住戶平均支出 (港元)
食品 8,107
住屋 11,865
電力、燃氣及水 688
雜項(如衣履及家庭用品) 1,481
藥物及醫療服務 1,106
交通 2,033
教育 1,404
其他 1,647

非必需支出

這類支出可提高個人的生活質素,但並非必需,包括電影娛樂、節慶聚餐個人愛好、名牌旅遊度假、禮物、健身美容等等。這部分是在必要支出之外的額外開支,但是由個人掌控的,亦隨著如果有需要,我們可以適度減低或調整這部分消費。

一次性支出

在退休後,雖然一般而言我們的大部分相關收入都將用於支付每月的必要開支,但亦不時會需要一次性支出的特殊情況,例如孩子的婚禮、孫輩的教育、各種緊急情況(如房子需要維修或裝修)等。

通過提前規劃這些潛在的流動資金需求,並將這些「應急錢」納入預算,可以避免自己在遇到上述情況時驚慌失措,也不至於必須削減自己的日常支出來彌補一次性支出。例如,有樓一族要考慮家居維修、或其他意外費用而有車一族則需要計畫好每年所需的維修費用。

密切監察開支,及時調整方案

總體而言,比起簡單套用各種網路流傳的公式,得出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天文數字,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推算退休預算也許很麻煩,但更切合個人實際情況和需要。